97人人添人澡人人爽超碰_狠狠躁夜夜躁人人躁婷婷视频_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_女人扒开屁股桶爽30分钟

郵箱登錄: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資動態 → 正文
經濟日報:智能制造勢頭良好仍需“闖關”
來源:國資委網站     日期:2017-11-28    字體:【大】【中】【小】

近日,2017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在上海開幕。

圖為參觀者觀看連接機器人手臂的焊接單元模擬作業演示。 (新華社記者 方 ? 攝)

當前,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制造業,壯大智能制造產業規模,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主線。智能制造不僅幫助制造業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也在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滿足現代化生產的標準化要求,提高生產效益。不過,中國制造業雖然在智能制造領域發展迅速,但要走得更遠仍需不斷“闖關”

稚嫩的童聲唱著“我的祖國”,伴奏則來自一大群機器人,它們彈奏著各式樂器,手舞足蹈……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這樣的場景頻頻上演,再次讓人們看到智能制造的精細與神奇。

智能制造作為當下的“風口”,代表著中國制造業的未來。如何以智能制造驅動技術改造、模式創新以及產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將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及改善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什么,是我國智能制造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智能制造勢頭不減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提供了一組數據。一項對當前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業的調查顯示,近90%的企業上半年新增訂單同比增長,其中70%的企業訂單增幅都超過了20%。“目前我國已連續4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6年工業機器人銷售達到8.9萬臺,預計2020年將增加到15萬臺,這說明企業對智能制造熱情高漲。”

在此形勢下,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仍需加快步伐,不斷更新技術,調整策略,把握市場和消費動向。珠海格力電器股份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坦言:“消費者為什么不用國產馬桶蓋?本質原因還是因為企業沒有真正把握消費者的需求,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她介紹說,格力5年來給國家的貢獻超過800億元,利潤也從2011年的6%上升到2016年的15%。目前,格力智能裝備產品已覆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械手、智能倉儲裝備等10多個領域,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倍。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智能制造技術需要更新迭代,銷售服務需要順應市場,只有響應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需求,中國制造才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所長馬駿看來,制造業在智能制造方向上尋求突破,根本原因來自于市場需求的新變化。“市場需求正在從解決稀缺問題向解決質量問題轉變。”馬駿表示,當前人民群眾更加關心生活品質問題,需求面的變化將會對供給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也為新技術發展和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了機遇。

市場需求的變化又不僅僅來自消費者。廈門金鷺特種合金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切削工具研發和制造的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姜濤告訴記者,他們已經開始與國內企業展開聯合技術攻關。“未來,全球制造業的特點將是產品更新換代提速,產品的種類趨于多樣化,定制化、專業化和精細化越來越普遍,需要在智能化上有所突破。”姜濤說。

在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建東看來,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制造正在讓企業變“軟”,無論模擬、仿真還是數字化設計,更加柔軟的新型制造,意味著能夠更快地適應市場的變化。

持續發展須“爬坡過坎”

智能制造不僅幫助制造業企業更好地應對市場,也在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不斷上漲的勞動力成本,滿足現代化生產的標準化要求,提高生產效益。不過,中國制造業想要在智能制造上走得更遠,仍需要不斷闖關。

首先,要在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技術上繼續突破。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柳百成看來,智能制造關鍵的基礎技術就是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從國外來看,美國的一系列創新研究,包含專門研究建模與模擬仿真的領域,在我國智能制造的規劃中,大型工業軟件也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模擬仿真能夠大大縮短制造企業的研發周期,降低研發經費。”柳百成舉例,比如波音公司2005年研發B765時,開展了77次風洞試驗,到了研發787時,由于設計、研發過程和制造過程已全面數字化,一共只開展了11次風洞試驗。“在這方面,我國的航天工業、汽車工業有較好的研發基礎,但對于全面實施智能制造來說,仍然任重而道遠。”柳百成說。

其次,還要繼續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共享模式的發展。共享生產、設計、設備乃至研發能力。比如,內蒙古“網絡協同制造云平臺”通過實施數控機床設備數字化改造,構建設備智能互聯網絡,搭建開放共享的協同設計與制造平臺,2016年實現400臺數控機床聯網規模,并推動30%聯網企業開展協同設計,40%以上聯網設備承接網絡訂單。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研究員劉姝威也舉例說明,“拿航天云網來說,它是由航天技術和云制造理念支撐的工業互聯網,以生產性服務為橋梁,以智能制造、協同制造和云制造為核心,通過‘互聯網+云制造’,企業從設計到制造的整個流程都在發生變化”。

此外,企業內部的工業技術與外部的信息技術需要不斷融合。馬駿表示,這兩種技術的融合代表著智能制造發展的方向。“工業技術是基礎,信息技術則意味著萬物互聯,讓企業可以深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行為。對于企業來說,要求產品從硬件為主轉變為軟硬并重,智能模塊開始在產品中普及。這也意味著企業的角色開始發生變化,從單純的制造商向服務商轉型,產品通過智能模塊終生保持在線,企業就可以提供在線檢測、升級和種種增值服務。融合的結果則是,原來單向線性的產業鏈會變成雙向網狀的生態圈,以產品主導的經營模式,會向服務與制造高度融合。”(陳 靜)